跳到主要内容

133

第十九篇

五二九 须那迦辟支佛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出离波罗蜜所作之谈话。尔时比丘等于法堂赞叹佛之出离波罗蜜,世尊坐于中央言曰:“汝等比丘!如来非自今始,前生亦为大出离之事。”于是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王舍城,摩揭陀王治国,菩萨出生于第一妃之胎,命名之日,名之为阿林达玛2王子。与彼同日,司祭亦生一子,命名为须那迦童子。彼等二人,一同生长,达成年时,二人眉目甚美,一见之下,甚难分别彼此。彼等往得叉尸罗,修习种种技术,然后为作技术上一切实际之适用,往各处学习作法。二人巡历诸方后,归回波罗奈,宿于王苑,翌日,入往市中。当日一部人等为招待婆罗门,准备乳糜,设置座席,发现此二青年,招入自己等之家中,设席款待,于彼处为菩萨设置敷以纯白布之座席,须那迦处则敷以毛布。须那迦见此情状,彼知:“今日予之亲友阿林达玛王子将为波罗奈之王,而予将授将军之位。”二人食事终了,归往王苑。

其日为波罗奈王驾崩之第七日,王家未有嗣子,大臣等由头沐浴身体而集会。彼等云:“今往当为王者之前。”开放华车3,车出市外,次第往王苑而行;于苑之入口,改变方向,然后准备能乘之车而停于苑前。菩萨头被布帛寝于吉祥之平石上,须那迦青年坐于其前,彼闻乐器之音自思:“华车向阿林达玛之处而来,今日彼将为王,将授予将军之位。然荣誉等对予无用,彼往之后,予将离去而出家。”于是彼匿于人所不见之处。司祭往入王苑中,见大士寝居之处,命奏各种乐器。大士惊醒,转身复卧,不久坐起,结跏趺坐于平石上。司祭合掌向彼云:“王位已临于贵君。”“王家无嗣子耶?”“唯然,大王。”“如是,如所请命。”于是诸人当场使就王位,彼乘马车,受大众围绕,入于市内。大士右绕市街,登上宫殿,彼醉心于优美之荣誉,而忘却须那迦青年。

须那迦于入市之后,由隐匿之处出来,见此平石彼自思:“此如朽叶,自己之身体亦将衰落而老去。”彼住于有关无常等之内观,达辟支佛之位。此一瞬间,彼所持在家者之特徴消失,而现出家者之特徴。“予将不再生来此世”,彼唱感激之语而向难陀姆罗山窟去4。

大士经四十年之后,忆起须那迦之事,彼自思惟:“予之亲友须那迦究往何处而去?”彼虽数度忆起,但不得见闻彼之通知。大士身美饰,于大广间王座之上而坐,由乐人、俳优及舞蹈者等之围绕,浸润于心无不足之满意中,彼谓:“如有由某处闻来:‘须那加住此场所’,向予报告者,与以百金。自身亲自见到而来通告者与以千金。”彼作此感激之语,并作歌歌唱,唱最初之偈:

    竹马之友须那迦    来告予者其为谁

    能见彼者与千金    闻知彼者与百金

有一舞姬忆记此歌,彼女歌唱如由王口歌出,他之舞姬亦均效法歌唱:“此为予等之王爱诵之歌。”宫女皆来歌唱。不久市民及地方人等,均能唱此歌,王亦时时歌唱。经过五十年间,王有许多儿女,长子名为提迦渥王子。

尔时须那迦辟支佛自思:“阿林达玛王欲与予相会,予且出发前往,予使王闻,王受爱欲浸润,将有恶果,出离诸欲,将有善果,使彼为一出家者之状。”于是以神足飞来,坐于王苑之中。尔时有一发结五髻之七岁男童,受母亲之吩咐来至王苑之庭中收集木片,而歌此歌。须那迦呼童子问曰:“童子!汝不歌他歌,只歌此歌,不知他之歌耶?”“叔!予知。然予等之王,甚喜此歌,故予几次几次为此歌唱。”“然则汝见有何人歌此歌之返歌者?”“不也,予未见之。”“如是予将教汝,汝往王所,歌此返歌。”“予能,请歌。”于是教童子返歌,使善记忆,送彼出去云:“童子!汝往王所,与王一同歌唱,王必与汝优厚之褒美。此等木片可以弃置,汝其速往。”童子允诺,善记返歌之后为礼曰:“叔!予伴王来此前,请止居于此处。”于是彼急往母亲之处,谓母曰:“母!至急为予沐浴,请着美饰,今日可救吾母长久贫乏。”童子浴后,着美饰,向王宫之门出发而去,向门卫曰:“门卫先生!请向王申告:‘一少年欲与大王一同歌唱,前来宫门谒王。’”门卫急往转报,王云:“伴彼前来。”将童子唤入:“汝欲与予一同歌唱?”“唯然,大王。”“然则请歌。”“大王!予此处不歌,王请向市中以大鼓巡回宣告,集合大众人等,予于众人之中歌唱。”王依其言而为,于美饰之曼陀婆5中座席之中央而坐,与彼童子以适当之席位,王云:“汝试歌唱一观。”“大王!请王先歌,然后予将歌以返歌。”于是王先而唱偈:

    竹马之友须那迦    能告予者其为谁

    能见彼者予千金    能知彼者予百金

如是对王先歌感叹之歌,五髻少年歌以返歌,正觉者佛为说明此事,述次之二句:

    此处五髻之少年    青年婆罗门返歌

    竹马之友须那迦    惟吾童子能告尔

    与吾千金汝见彼    与吾百金汝得闻

[次之说明6应须了解为正觉者佛说之偈:]

    汝于何地方    何国何街村

    何处汝见彼    我问汝语我

    大王!彼于尔之国    实即汝苑中

    直干娑罗树    绿辉心爽快

    快美如大云    枝根错综生

    茂密树荫下    禅定断系缚

    人执皆烧热    独彼灭清凉

    如斯王行进    亲率四种军

    道路使作平    须那迦前行

    到着王苑地    如行深森中

    彼见须那迦    灭焰入禅定

[7王向须那迦亦不问候,坐于一方,彼由自己烦恼之执迷,思彼须那迦为一生活惨凄者,而唱偈曰:]

    尔实惨出家    剃头缠破衣

    父母皆失去    树下为禅定

    彼闻此言语    须那迦作答

    大王!予生非为惨    予已体得法

一〇

    拒斥正法者    从事非法者

    王!如是实为惨    自损亦损他

须那迦如是非难菩萨,菩萨故作不知自己之被非难,告彼自己之姓名,与彼亲自相互问候而唱偈曰:

一一

    阿林达玛为予名    迦尸王为世界知

    须那迦!汝今亲自到此处    汝身今后增安定

于是此辟支佛云:“大王!予住此处或住他处,无稍不愉快之事。”彼为王说沙门之幸福而唱偈曰:

一二

    无财亦无家    比丘常有幸

    彼等仓壶笼    不入诸财宝

    满足往求家    支身有德行

一三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二幸

    无难之团食8    亦无妨害者

一四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三幸

    无欲之团食9    亦无妨害者

一五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四幸

    无缚巡彼国    更无何系缚

一六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五幸

    何处市被烧    彼无被烧物

一七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六幸

    国家有掠夺    彼无被夺物

一八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七幸

    有贼拥塞路    或有他障敌

    有德得安稳    通过持衣钵

一九

    无财亦无家    比丘第八幸

    何方彼出行    彼行如无求

如是须那迦辟支佛说八种沙门之幸福,更于其上彼说百千无数沙门之幸,然王为乐爱欲之人,遮彼之语云:“沙门之幸,对予何用?”彼为示自己浸润爱欲之事曰:

二〇

    比丘!汝为此赞语    其幸实数多

    然予贪诸欲    于予竟如何

二一

    人界天界欲    此予所爱者

    应有何方途    两界均可得

于是辟支佛向王曰:

二二

    贪求诸欲乐    浸润诸欲者

    重积诸恶行    生变入恶趣

二三

    舍弃诸欲者    无怖于何方

    心得统御者    无堕恶趣事

二四

    吾为尔譬喻    阿林达玛!倾耳汝谛听

    贤者以譬喻    得知真实义

二五

    水满溢恒伽    象尸见流行

    一鸦鲜智慧    内心自思忖

二六

    实吾为此乘    吾得丰富食

    昼夜居彼处    心应有愉快

二七

    饥时彼食象之肉    渴饮10巴基拉提水

    眺望森林与祠堂    翱翔空中彼不去

二八

    痴醉喜死尸    恒伽流彼去

    伴入海当中    彼处鸟不行

二九

    空翔彼食象    食尽欲飞去

    或西或向东    或北或向南

三〇

    海岛不得到    彼处鸟不行

    恰如力尽者    当场落海中

三一

    11宫毗罗12丝丝    13摩竭海诸鱼

    此鸟身战颤    奔来共啮食

三二

    王!然尔实贪欲    他人共快乐

    若不舍贪爱    无异鸦智慧

三三

    此等示真实    吾为尔譬喻

    应为或不然    以此尔判断

如是彼为王以此譬喻,与以忠告,又为确守其忠告而唱偈:

三四

    更为一语与二语    慈愍之人应与语

    然若更为其余语    贵人之前如奴婢

次之偈为正觉者之偈:

三五

    无量觉者须那伽    语此终了出行去

    彼对此王垂教后    消失踪迹虚空中

菩萨于其视界限度之内,尽力眺望于空中行去之彼,至眼不见其姿,深切感动而自思:“彼婆罗门生为卑贱之身,竟于生时,连绵继续于此予之头上,撒落自己之足尘,升往空中而去。予亦将由今日出离而出家。”彼希欲出家让国唱次之二偈:

三六

    经营国者归何处    乃至贤明赞歌者

    今予应让此王国    予今秉国已无益

三七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勿如鸦愚痴    死于求诸欲

如是大臣等闻王欲弃国,皆曰:

三八

    王有青年之长子    提迦渥能增国威

    彼今可即吾王位    吾等拥戴彼为王

于是王更述偈,说明事之次第,可了解如下:

三九

    急伴王子来    吾子增国威

    彼善即王位    可为汝等王

四〇

    王子被伴来    增威提迦渥

    心爱之一子    见彼王与语

四一

    其数约六万    村村并皆满

    王子!汝善统御之    予今让此国

四二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如鸦之愚痴    不能成诸欲

四三

    六万象之群    并皆有辉饰

    黄金之头饰    雪白之装具

四四

    枪钩持在手    象师跨其上

    王子!汝善统御之    予今让此国

四五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勿如鸦愚痴    死于求诸欲

四六

    六万马之群    并皆有辉饰

    骏马生信度    疾疾为驰驱

四七

    剑弓持在握    马师跨其上

    王子!汝善统御之    予今让此国

四八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勿如鸦愚痴    死于求诸欲

四九

    六万数之车    竖幢结装具

    覆以虎豹皮    并皆有辉饰

五〇

    持弓着甲胄    车师乘车上

    王子!汝善统御之    予今让此国

五一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勿如鸦愚痴    死于求诸欲

五二

    六万乳牛群    赤色牡牛群

    王子!汝善统御之    予今让此国

五三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勿愚痴如鸦    死于求诸欲

五四

    十六千妇女    并皆有辉饰

    手饰其色美    耳环着摩尼

    王子!汝善统御之    予今让此国

五五

    明日死谁知    今日应出家

    勿如鸦愚痴    死于求诸欲

五六

    母于吾幼日    父!吾闻彼死去

    吾今若无父    吾不耐久存

五七

    恰如森林象    幼子相追随

    坦途与险途    巡历诸山路

五八

    然今父持钵    吾亦追踪行

    减轻父负担    勿使父加重

五九

    商贾等求财    乘船渡大海

    彼处魔鱼袭    商贾等破灭

六〇

    然实此罪子    对予致障碍

    速伴王子去    愉乐丰宫殿

六一

    妇女饰黄金14    如天之仙女

    彼处使彼乐    彼乐诸妇女

[15大士如是语毕,当场使王子即位,送归市内,自己唯一人出王苑入雪山而去,于心情爽快之场所作叶庵为出家仙人,食草根树实以生活。诸多人等伴王子入波罗奈,王子右绕市内,登上宫殿。佛为说明此事,作如次之言:]

六二

    王子被伴去    愉乐丰宫殿

    增威提迦渥    妇女见彼言

六三

    尔为乾闼婆    富兰陀罗神16

    名何谁人子    如何知予等

六四

    予非乾闼婆    亦非天帝释

    迦尸王嗣子    增威提迦渥

六五

    汝等有幸福    予为汝等主

    增威提迦渥    妇女向彼语

    先王何处行    先王何处去

六六

    王离泥土去    王今立干地

    无茨亦无丛    步行入大道

六七

    予今行步者    难通之道路

    生茨亦有丛    予行此难道

六八

    吾王今善来    狮子来山窟

    王!汝善为统御    统御吾等主

如此,所有诸人,执乐器演奏,为种种舞蹈与歌诵,受优美之荣誉,彼醉心于荣誉,不思其父之事,然彼正当治国,依业于死后生于应生之处;而菩萨得通力与禅定,死后生梵天界中。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来非只今生,于前生亦为大出离之事。”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辟支佛已入涅槃,王子是罗睺罗,阿林达玛即是我。”

注 1 可与Mahavastu,III.P.450 参照。

2 阿林达玛(Ariudama)伏敌之意。

3 华车(phussaratha)亦称如意行车,为无御者之宝车,由马曳之独自行于求愿者之前。

4 难陀姆罗山窟(Nandamula Gandhamadana)为在香醉山之山窟名,辟支佛群居之场所。

5 曼陀婆(Mandapa)为只有支柱上有覆盖之公会堂或寺院,为暂时之建筑物,古代之雕刻,常常描述,又寺院或神殿中对本殿(garbhagrha)之前殿亦称为曼陀婆。

6 括号部分为依注释而补足者,见原文二五一页第二行。

7 括号部分为依原注释而补足者,见原文二五一页第二六行

8 为如法乞食而得之无非难食。

9 于注释中说明为漏尽者之食。

10 巴基拉提(Bhagirathodakam)读为 Bhagirathi–udakam(Fausbole),为恒河(Ganga)之别名。

11 宫毗罗(Kumbhila)译为蛟龙,为鳄鱼之类。

12 丝丝(Susu)译为猛鱼。

13 摩竭(Makara)译为鲸鱼等名称,为一种想象之海中巨鱼。船在海中遇难,皆以为为摩竭鱼之所为。

14 妇女饰黄金(Kambussahatthayo kambussa)注为有黄金,即有黄金装饰手之妇女等之意。

15 括号之部分为依注释而补足者。见原文二六一页第六行以下。

16 富兰陀罗(Purindada)帝释之别名。原为街市之主或街市破坏者之意。